关于自我探索的断绝
何时妥协的呢?回想中的记忆变得淡薄,过去的自己似乎是有求真意志的人,如今却一步步走向犬儒,丧失一切兴趣。过去几年我将其全部归结于环境,对政治感到无尽的绝望,现在逐渐意识到这是很犬儒的想法,因为扼杀了宝贵的可能性。拒绝看清历史,世界零碎化,我们变得方便管理。
我曾试着消灭自我,但没有成功,只能进入时间碎裂的状态,很快回归荒废的日常。一切都没有值得探索的价值,因为对自身的价值都无法有兴趣。我仿佛是独立于肉体之外的一缕青烟,发生了什么都不关己事。然而,痛苦却又是那么明晰,自我的不在场将应激障碍放大化,弥散性地加速扩散,无法防御。最终仅剩廉价的苦,看见的一切无一不是操劳的,连呼吸都沉重万分。
自我无法长期留存,只好寄宿在碎片的时空,每一刻都在承担繁重的历史,然后碎裂,交替给下一次。因此,没有自我就没有历史,过去不属于我,未来也不属于我,唯一拥有的是现在的瞬间。意义具有长期连续性,零敲碎打的时间里不可能产生深刻的意义。
自我探索为何断绝?真的不能归结于现实的阻碍,当我们说现实阻碍了自我的探索,其实就在暗示自我依附于环境,否定其私人属性。然而自我恰恰是最私人的一面,在做出一切行动之前必须先有一个自我,这发生在考虑环境之前。自我的形成源自与他人的交互,不是原子化地融入集体,而是更直接的交流,所以孤独才容易迷失自我。
我断绝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后者,在集体原子化中孤独,在世俗交际无果中孤独,在不被理解中孤独。孤独与虚无遮蔽了前途,时间也停滞不前,既定的结局是重回集体,消灭自我。